熊芳
地区:山东省-德阳市-荣县
校区:文县米市街小中学
共1课时
21砸缸中学数学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认字及由认字组成的熟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砸缸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目标:
培养中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常多观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教育中学生学习曹冲,平常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2学情剖析
低年级的中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时应当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引导中学生在把握字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思索,鼓励中学生创新,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和抒发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砸缸的办法以及他和高官砸缸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办法:班主任启发中学生把高官们提出的砸缸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砸缸办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砸缸办法的诱因。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使中学生晓得用船取代秤,解决了提不动的困局,用石头取代小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小象的巧办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朗读全文
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活动2【活动】回顾第1、2自然段
中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活动3【讲授】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思索高官们想出什么砸缸的办法。引导中学生捉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小象的重量称一称?高官们是怎么说的?这个办法行吗?
(先引导中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中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缘由是由于谁也没有这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称象ppt,谈谈第二种办法是哪些?为何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哪些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高官们提出的砸缸办法持坚决反对的心态)。
再读一读课文感受曹操的心态。
活动4【讲授】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思索曹冲想出了哪些样的砸缸办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纪怎么。(年纪太小了)
(2)如此小的年纪能够想出砸缸的好办法。谁能分步谈谈曹冲砸缸的办法呢?
(3)班主任按照中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砸缸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海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沙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海面”“船舷”“为止”等词句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注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份一部份地称。第四步:晓得石头有多重,就晓得小象有多重,注重理解晓得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晓得小象的重量。由于石头和小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段,思索: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砸缸,结果如何?
(1)“曹操笑容着点点头”,说明哪些?(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想像的一样称出了小象的重量。
3.曹冲是如何想出砸缸的办法的?
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
(1)曹冲听了高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哪些?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上去,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高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到了哪些?(用石头取代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晓得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哪些?(启发中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他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曹冲擅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晓得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索问题,才会显得聪明上去。
活动5【练习】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认字卡片,剖析字形组词句。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仿,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划笔顺。
曹:上半部份的笔顺为,下半部份是“日”字,共11画。
线:左侧是绞纟旁,右侧的笔顺为:共8画。
(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借助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抄录。
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他人听。
21砸缸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21砸缸
1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朗读全文
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活动2【活动】回顾第1、2自然段
中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活动3【讲授】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思索高官们想出什么砸缸的办法。引导中学生捉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小象的重量称一称?高官们是如何说的?这个办法行吗?
(先引导中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中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缘由是由于谁也没有这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谈谈第二种办法是哪些?为何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哪些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高官们提出的砸缸办法持坚决反对的心态)。
再读一读课文感受曹操的心态。
活动4【讲授】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思索曹冲想出了哪些样的砸缸办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纪如何。(年纪太小了)
(2)如此小的年纪能够想出砸缸的好办法。谁能分步谈谈曹冲砸缸的办法呢?
(3)班主任按照中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砸缸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海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沙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海面”“船舷”“为止”等词句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注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份一部份地称。第四步:晓得石头有多重,就晓得小象有多重,注重理解晓得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晓得小象的重量。由于石头和小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段,思索: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砸缸,结果如何?
(1)“曹操笑容着点点头”,说明哪些?(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想像的一样称出了小象的重量。
3.曹冲是如何想出砸缸的办法的?
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
(1)曹冲听了高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哪些?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上去,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高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到了哪些?(用石头取代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晓得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哪些?(启发中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他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曹冲擅于观察和学习称象ppt,知识丰富,晓得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索问题,才会显得聪明上去。
活动5【练习】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认字卡片,剖析字形组词句。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仿,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划笔顺。
曹:上半部份的笔顺为,下半部份是“日”字,共11画。
线:左侧是绞纟旁,右侧的笔顺为:共8画。
(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借助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抄录。
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他人听。
Tags:砸缸,ppt,配用,优秀,得奖